冯喜增代表:
您提出的“关于高标准高品位将北大港湿地建成中国首个国际级生态公园的建议”收悉,您的建议对做好北大港湿地保护工作具有重要的指导价值,我们将认真吸收采纳,经会同市水务局、市农委研究,现答复如下:
一、北大港湿地基本情况
北大港湿地自然保护区于2001年经市政府批准建立,现实测面积34887公顷, 作为天津面积最大的湿地自然保护区,北大港湿地具有生物多样性丰富、生态系统完整的典型特征,国际湿地专家给出了0.996分(接近满分)的评价。目前,这一区域是东亚---澳大利亚迁徙路线的重要驿站,有记录到此迁徙栖息的候鸟245种,其中,国家I级保护物种11种,II级物种34种。保护好这块湿地,形成示范效应,对于建设美丽天津具有重要意义。
二、北大港湿地建设进展情况
1.北大港国家公园建设情况
2014年天津北大港湿地纳入国家公园试点后,新区按照国家林业局的要求,加快推进总体规划设计,建立以国家林业局规划设计院为平台,联合北师大、北林大、美国保尔森中心等多行业、多部门参与的设计机制。目前,规划设计已完成首轮论证,并完成修改,正等待区政府的第二轮论证。
2.全面开展湿地资源本底调查
针对湿地保护,通过遥感判读等技术手段,完成了湿地资源、植物群落、生态景观、野生动物等多项本地调查工作,该成果将为新区设立区级保护区、保护小区提供科学决策。
3.加强协调配合,全力完成重点工作任务
(1)配合有关部门对湿地不定期开展执法专项检查和清理,严肃查处破坏侵占湿地、围垦填埋湿地、猎捕采挖野生动植物等破坏湿地生物资源的行为。有效遏制了人为破坏湿地资源的违法行为。
(2)重视湿地安全防火工作,积极开展重要湿地保护区进行隐患排查整治。对存在火灾隐患的重点单位督促限期整改,确保湿地防火工作任务落到实处,责任落到实处,湿地内无火灾发生,确保了湿地生态安全。
(3)独流减河湿地作为对外展示的窗口,我们着手做了很多前期工作:如基础设施维护及环境卫生清理、路网探查、路名征集、景观介绍等。为保障湿地良好的生态环境和候鸟栖息环境,已对湿地保护区实施管控,对进入车辆建立了电子备案台账,资料建档。在进入保护区的各个进出口及重点地区设立了宣传牌、标识牌、警示牌。
(4)在北大港湿地自然保护区重点区域安装监控摄像机,用于观察鸟类栖息情况,防止不法分子对鸟类的迫害,同时对道路各个出入口及湿地内的道路路口监控,抓拍过往车辆,加强区域管理。
4.扎实推进湿地建设项目工作
完善湿地执法、防护,实施北大港湿地保护与恢复一、二期工程,启动湿地与野生动物保护项目,在塘沽、汉沽、大港地区安装社区公益宣传栏153块,保护区指示牌、标识牌等安装项目也正在稳步推进。埋设部分界碑、界桩,开展植被恢复,种植芦苇与盐地碱蓬两种植物,恢复湿地近1000余亩。开展生态补水900万方。进行人工投喂鱼苗30000多公斤,为鸟类提供良好的栖息环境。
5.社会关注程度明显提高
充分利用“世界湿地日”、“爱鸟周”等载体,发放《北大港湿地常见野生鸟类图志》等宣传材料,有效提高了公众保护动物和生态环境意识。出版《天津任鸟飞》画册,收录了北大港湿地具有代表性鸟类130种,共273幅图片,绿色品牌名片效应正在全方位彰显。
三、下一步工作计划
1.深化国家公园试点
按照国家林业局的批复,借鉴国内外的先进经验和世界自然保护联盟的国际普遍规则,完善北大港国家公园规划设计。结合湿地本底调查成果,提出区级湿地保护区范围。加快开展北大港国家公园(主园区)建设。
2.深化科技交流合作
加强与北师大等科研院校科技合作,加大与保尔森基金会、阿拉善基金会交流合作,引进科技项目,熟化保护技术,促进项目落地生根。实行关键岗位的岗位培训,建立人员培训体系。建立保护区志愿者制度,组织开展自愿者服务和义工活动。同时,通过开展社团、协会、公益组织联保联护模式,充分利用社会的力量,有序参与保护工作。
3.依法开展监察宣教
开展常态化湿地生态监察与野保巡护,保障迁徙通道生态安全。依法组织清网行动和联合执法,打击破坏湿地生境和滥捕滥猎野生动物等违法行为。继续加大公益宣传,拍摄纪录片,提高社会关注度。
4.项目推动发展
加快实施湿地保护与恢复等一批项目,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和保育能力建设,启动智慧湿地建设项目,提升北大港湿地管理水平。
5.加强职工培训,建立自愿者服务制度
强化保护区管理人员和技术人员岗位培训,实行领导干部和关键岗位的岗位培训、考试发证和持证上岗制度。制定完整的职工培训计划,建立人员培训体系。广泛吸收社会上热爱保护事业的人们,让他们积极参与到保护事业中来,建立保护区志愿者制度,组织开展自愿者服务和义工活动。充分利用社会的力量,使保护区的保护和管理工作更上一层楼。
2017年5月19日